贵州“村T”: 银饰叮咚伴步态 “村 T”灼灼映振兴

副标题:

来源: 中国体育报   |   2025-09-13 22:14:22
中国体育报 | 2025-09-13 22:14:22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年轻时绣嫁衣,老了绣振兴衣!”在贵州凯里“村T”的聚光灯下,银发绣娘们踏着沉稳的步调走来。杨阿婆的百鸟裙凝结了四十二年晨昏,针脚里藏着女儿出嫁时的泪,丰收祭典上的歌;潘妈妈的龙舟纹腰带,每一道金线都是守着火塘熬过的六千个长夜。当银铃声在T台上响起,妈妈们用脚步丈量的不是舞台,而是将毕生沉淀化作了山河图腾。

非遗传承里的银龄力量

贵州“村T”,全称为“贵州和美乡村非遗民族服饰T台秀”,其根脉深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这里聚居着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2024年7月,民族服饰设计师杨春林(品牌“古阿新”创始人),在母亲的支持下,于凯里市民族风情园发起了一场公益时装秀。他以“老绣新生”为核心理念,立志让深藏大山的民族服饰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这场活动迅速点燃热情,无论是田间劳作的村民,还是银发苍苍的老人,都纷纷登上T台,自信展现民族服饰的独特之美。“村T”自此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200个村寨5万余名村民参与,其中60岁以上的银发群体占比超三成。

“我们的服饰是妈妈留下来的,都是手工刺绣。现在有了舞台,我们村民都能上台表演,身心特别愉快,还能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舞台!”文正敏的话语,道出了贵州“村T”为乡村银发群体带来的全新改变。如今,这场发源于黔东南的民族服饰秀,正与老年体育工作深度融合,成为激活非遗传承、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在丹寨,非遗传承人刘美正带领着数十名绣娘,在织布机前忙碌。“以前绣品只能自家穿,现在通过‘村T’,不仅能展示,还能接到订单。”刘美拥有自己的非遗工厂,从织布到绣花,每一道工序都由当地老人参与。在她的厂里,70多岁的绣娘王阿婆正专注地绣着苗族百鸟纹,“这辈子就会绣花,现在能靠这手艺赚钱,还能上舞台,做梦都没想过。”

黔东南州级非遗传承人邰胜芝,不仅自己带头走秀,还开设了非遗小饰品作坊,“以前村民觉得老手艺不值钱,现在看到我们穿着绣品上T台,还能增收,都来学刺绣了。”

老年体育与“村T”的双向奔赴

“晚上忙完农活,就来练走秀,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学新东西。” 在凯里市苗族风情园的训练场上,65岁的杨小兰正带领“村T妈妈团”练习步态。她不仅拥有自己的非遗服装店,还经常组织队员参与老年体育活动。“以前觉得老了就只能在家带孩子,现在跟着老体协练走秀,到全国各地参加比赛活动,身体越来越好,心情也更舒畅。”

贵州省老年人体育协会敏锐捕捉到“村T”的潜力,主动将其融入老年体育工作。今年5月,贵州省老体协选派“村T”核心成员参加全国老年人健身时尚步态培训,这是“村T”首次登上国家级平台。“我们把苗族银饰、苗绣服饰与科学健身步态结合,让老人们在展示文化的同时,也能锻炼身体。”贵州省老体协副秘书长陈坚介绍。在培训中,“村T”学员们纷纷表示,“以前走秀全凭感觉,现在有专业老师指导,走起来更有精神,也更健康。”

如今,凯里市老体协下属的60余支文体分队中,多支走秀队伍常年参与“村T”活动。中国老体协特邀副主席、贵州省老体协主席龙超云表示:“‘村T’与老年体育的融合,既满足了老年人对美的追求,又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唤醒银龄活力 点亮乡村未来

“我的梦想就是跟着团队走南闯北,宣传我们的民族文化。”文正敏的心声,也是众多“村T”参与者的共同愿望。如今,“村T” 已不仅是一场文化秀,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在杨仕英的带领下,凯里市多个村寨的绣娘妈妈们,通过“村T”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以前绣品卖不出去,现在通过‘村T’的文创产品,利润反哺村集体,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

日前,2025年全国老年人健身广场舞大联动(全国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暨“赛动黔景”2025年全国老年人健身广场舞(民族类)展示交流活动在贵州举办,“村T”精彩展示将进一步推动文体旅融合。

截至目前,“村T”已累计举办超500场活动,全网传播量突破 120亿次,吸引20多个国家的游客参与。从6岁孩童到79岁老人,从田间农妇到返乡青年,“全民秀文化”的热潮正让贵州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也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正如杨小兰所说:“我们要用双手绣出美好生活,让世界看见中国美、民族美、非遗美。”


编辑: 王艺潼 责任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正在阅读: 贵州“村T”: 银饰叮咚伴步态 “村 T”灼灼映振兴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