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清风送爽,万物褪去暑热,尽显丰盈之态。在这喜悦与收获交织的日子里,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正满怀期待,迎来一场专属于银龄群体的健身广场舞盛会。盛会启幕前夕,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温文接受专访,围绕活动的意义、特色与价值,分享了其深层的思考与展望。
温文用“三重意义”精准概括本次广场舞盛会:它既是全国老年广场舞爱好者齐聚一堂的大型嘉年华,也是对广大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在国庆佳节即将来临之际,向伟大祖国献上的一份深情贺礼。
据悉,本次活动共吸引了来自全国13个省区市及行业老体协的19支代表队、400名老年广场舞爱好者。他们将与黔东南当地近2000名老年人携手,以热情为笔、以民族风情为墨,在雷山的山水之间,生动展现新时代老年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健康自信的生活态度,把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融入每一个舞步。
活动流程设计内容充实、层次多元,涵盖全国老年人健身广场舞大联动启动仪式、健身广场舞展示交流、推荐套路评审以及民族团结大巡游等核心环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创新采用“景舞融合”模式,将广场舞与千户苗寨的自然风光、民族风貌深度融合,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互鉴的广阔平台,更实现了健身、文化、旅游三者的多维联动,推动产生“1+1+1>3”的共赢效应。
作为中国老体协重点打造的品牌项目,全国老年人健身广场舞大联动自创办以来便广受关注。温文介绍,该项目始终坚持“1个主会场 + N个分会场”的联动模式,核心目标是引导各级老年体育组织下沉服务,在老年人“家门口”开展小型多样、便捷参与的健身活动,持续推广健身广场舞。
回顾去年首届活动,其规模与影响力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各地老体协,通过“有组织发动 + 群众自发参与”的形式,累计开展广场舞活动20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55万,真正让“银龄舞动”成为国庆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将主会场选定在贵州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温文表示,既是看中当地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苗绣、芦笙、侗歌等非遗文化与民俗风情交相辉映,为活动注入独特的文化基因;也是对贵州近年来在体旅融合领域取得的亮眼成果的认可——在省委、省政府的统筹推动下,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与组织主动作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探索出“体育赋能旅游、旅游激活体育”的特色路径。
针对贵州老年体育与旅游的融合实践,温文给予高度评价:“贵州推进的‘赛动黔景’系列活动成效显著,所探索的‘景区变赛场、流量转留量’模式极具代表性。”她进一步阐释,该模式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其能在美景中享受运动之乐,还为地方旅游经济注入新活力。通过银龄群体的参与,带动景区人气、消费和口碑同步提升,实现了老年群体需求与地方发展需求的双向满足。
在今年的展示交流环节,“特色化”与“民族化”成为关键词。温文透露,各代表队都带来了精心创编的广场舞套路,这些作品深度融合了当地民族元素与地域特色——或以民族服饰为视觉亮点,或以传统音乐为旋律背景,或将民俗动作巧妙编入舞段,既展现了全国各地老年人的创新精神,更传递出浓厚的文化自信,让观众在欣赏舞蹈的同时,感受到中华多元文化的博大与魅力。
“中华大家庭56个民族,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独具特色的健身方式与文化表达,它们既绚丽多姿,又和谐共生。”温文强调,本次活动的一大核心亮点,正是鲜明的“民族大团结”主题。通过集中展示各民族的广场舞艺术,活动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老年人搭建起交流的桥梁:大家在互相学习舞蹈技艺的同时,深入挖掘传统健身文化的内涵,使承载民族记忆的文化形式得以传承与活化,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族儿女,在展示本民族舞蹈的同时,还能在多彩贵州学苗舞、听芦笙、唱侗歌——这不仅是一场视听的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融合。”温文的话语中洋溢着对活动意义的深切认同。
除核心的展示与交流外,活动还安排了民族团结巡游、科学健身指导、民族文化体验等丰富环节。老年朋友们可在巡游中感受民族团结的热烈氛围,在专业指导下掌握科学健身方法,在沉浸体验中近距离感受贵州的民族文化。这些环节让老年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获得更多参与感、幸福感,真正实现“在参与中快乐,在快乐中健康”。
采访最后,温文展望了中国老体协未来的工作方向。她表示,协会将始终秉持“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持续搭建优质平台、开展特色活动,助力老年人在体育健身中收获健康、快乐与尊严。“我们希望每一位老年朋友都能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在舞步中跳出幸福的晚年,在健康的活动中展现新时代银龄群体的风采,让‘夕阳红’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文:肸肸 图:刘燚)
编辑 | 要强
审校 | 王艺潼
监制 | 史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