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央视网主办,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昌平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昌平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协办的2024全民数字健康大会,在北京市昌平区举办。在会上举办的以“健康领域如何数字化发展”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中,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副院长关振鹏表示,在医疗行业数字赋能方面,骨科是走在前面的。
“骨科领域数字化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诊疗的准确率和效率。”关振鹏介绍,医疗行业数字赋能主要细分为六大领域,分别是智能手术规划和导航系统、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3D打印系统、智能的人工辅助智能诊断系统以及测骨密度。其中远程医疗能够通过手术机器人系统对农村地区、县级城市、远郊区或边疆地区进行指导远程,实施更为精准和更高难度的手术,病人不用到北京来,北京的医生也不需要去外地,这就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关振鹏认为,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更能激发骨科领域在临床上的新发现,实现治疗手段的创新,这是它的未来应用场景。关振鹏也在现场分享了超声可视化精准治疗应用在骨科领域所取得的成果。比如中医的小针刀没有精准化的理论基础,但是通过数据的积累会发现它有一个出发点,在很多疾病的疼痛过程中有很多的出发点。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医生在超声下可以完全看到那个出发点,并对其进行精准的治疗,效果非常明显。这是临床治疗手段上的创新。此外,在精准治疗数据化的背景下,已经可以模拟出全身600多块肌肉和206块骨头的精准数字人,这就让骨科领域的各种手术方式都能利用数字人提前进行模拟。这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去年,关振鹏作为首批科学家拿到了国家科技部“十四五”重大研发计划。由其研发的康复机器人目前也已经能够达到全场景应用,供院内康复、术后康复、居家康复、残疾人、老年人失能或肌少症病人、不能走路的病人所用。“我们的设计总共2.5公斤,非常的智能,让这类人群实现正常行走,恢复到正常人的生活。”他也希望骨科新产品能够在三医联动的帮助下通过快速绿色通道,让更多患者体验到数字医疗带来的种种利好。